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性是什么?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人性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人性中包含着原始的动物属性,同时人性也包含人类具有的独特属性。人性中有不忍直视的心理弱点,同时也有令人感动的良善的一面。
(资料图片)
因此,大卫·休谟认为, 人应该了解普遍的人性,同时也应该了解自己的本性。只有这样,人才能认清自己,认清现实,从而发挥出个体的潜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那么,为什么人们常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人心呢?
举个例子来简单说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父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但是心理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做到无条件地爱孩子。
父母虽然身为父母,但是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首先是人,所以父母身上也会带有人性的弱点。
其实,父母为孩子好这种话很多时候都是谎言。它不仅骗了孩子,更是父母自欺欺人的话语。
还有那些催婚的亲戚,本质上也并非真的为孩子着想,他们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烦恼转嫁到他人身上,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这正是一种转嫁焦虑、转嫁压力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人性。读懂了人性你就会发现,那些越无能的人就容易毫无底线地善良,而那些高手往往会更加“残忍”。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首先,这句话要一分为二地去看。
越无能的人越善良,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些人无能并不是因为他太过善良,而是这些无能的人往往都是毫无底线的。
他们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即使这些要求极其无理取闹。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恶毒的人会变本加厉地去欺负这些善良的人。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心理学家曾经对这些善良的人进行过研究,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善良的人通常具有“拒绝恐惧症”。
他们的内心往往都比较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种心理和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们很可能是在打压型教育下成长的,很少得到父母的认可。
这些人只能通过讨好他人的方式来获取他人的认可,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就变成了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
他们不能接受自己拒绝他人的请求或是要求,因为他们惧怕一旦拒绝他人,自己在他人内心的形象就会受到破坏,所谓的认可就是不存在了。
因此,这种人向来都是被那些歹毒之人欺压的对象。他们利用了这些人的心理弱点,接二连三地欺负他们。所以,很多没有底线善良的人最后往往都会显得十分无能,因为他们除了会讨好他人之外几乎一无是处。
正因如此,人才不能毫无底线地善良。善良要留给那些知恩图报的人,而不能一味地留给那些忘恩负义的人。
遇到知恩图报的人,善良的人在提供帮助后也能获取回报,这些福报会给善良的人带来更多的益处。
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下半句,为什么大多都很“残忍”呢?请注意,这里的残忍并非真正的残忍,正所谓邪不压正,正义永远是这个世界的正道。
但是,在了解人性之后,人就不能太过善良,而是要选择适当“残忍”。
在美国大片《海王》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镜头,那是在电影刚开始不久的时候。海王遇到了遭受海盗袭击的船员,为了救这些船员,他和海盗奋力搏斗。这些海盗十分凶狠,尤其是那对父子首领,他们杀了很多船员。
所以最后当海盗中的那个父亲被自己投掷的炸弹困住的时候,海王没有选择出手相助,因为放了他就可能会导致更多无辜者的死亡。
这就是强者的“残忍”,他的这种“残忍”是为了让更多的无辜平民免受伤害。
其实,不管是和父母朋友相处,还是和同事领导相处,我们都要适时地残忍一点。适当地残忍不仅会让人迅速成长,还会给自己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父母需要对孩子适当地残忍。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 一书中提到,每个人都要和父母进行分离,而且这种分离要由父母主动去践行。
如果父母不能做到这种“残忍”,那么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巨婴,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反过来,孩子也要对父母适当地残忍。中国式父母有很多都是那种控制型的父母,他们没能做到和孩子的分离,所以要事事干涉孩子的生活。
但是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他们终将会成为独立的个体飞向自由的天空。
因此,孩子也要学会对父母说“不”。虽然父母可能一时之间无法接受或理解,但是人生只有一次,孩子不可能永远为父母而活。尤其是在了解到人性的弱点之后,我们更要勇敢地做自己。
在职场中,适当地残忍也是一个生存法宝。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职场小白都遇到过老同事把工作丢给自己的情况。一开始,他们只是热心地帮助老同事解决问题,积极表现自己。
可是时间久了,老同事却变本加厉,事事都丢给自己去做。在心理学领域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破窗效应”。
也就是说,在第一个秩序被打破之后,打破秩序之人会继续打破其他的秩序,不断突破底线。这时,适当的残忍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著名的长篇小说《白夜行》中说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人心,一个是太阳。
在了解过人性的懦弱和丑恶之后,我们仍然要怀抱一颗善心对待他人。但是这种善不是毫无底线的,善良一定要遵循原则,一旦原则被打破,那么善行也没有必要再继续。这就是现实。
因此,高手并非真正残忍,他们手持刀剑,却心存善念,以此来对抗人世间的险恶。这也正是高手成为高手的原因。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