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的晋阳起兵和玄武门之变,是否是史书中记载的那样!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在登基之后勤政爱民,成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其中有一个原因不能被忽视,即玄武门之变的影响。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自己一母同胞的两个兄弟,然后才能在后来成为皇帝,得位不正时刻提醒着李世民,为了弱化自己的这个污点,他必须比别的皇帝表现得更好,来证明他才是被选中的皇位继承人。也因此,他非常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世人眼中的形象,甚至还干预修史。

因此,唐初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修改了的,至于在多大程度上被修改,我们不得而知,而李世民若真的是干了一件什么事情,而史书不敢记载的话,那后世如何得知呢?只能说还有别的史书记载了下来,而李世民并没有在意或者并没有阻止史籍的传播,比如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本书记载的主要就是晋阳起兵到李渊称帝过程中的事;另一种可能就是后世通读史书发现了其中的矛盾之处,比如玄武门之变。

应该说这两件事是李世民进行了一定的干预的。他的目的自然就是弱化父亲李渊、黑化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而高大上化自己,其实就是证明李世民政权的合法性。


(相关资料图)

晋阳起兵的过程,两唐书以及《资治通鉴》中的记载都是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的谋划,然后用美人计逼着李渊起兵,也就是说李世民是主动,而李渊是被动的。过程中的谋划和战争也都是李世民在做,而李渊只是一个比较胆小怕事的中年庸人。

而在温大雅笔下,晋阳起兵的主谋是李渊,甚至李渊的野心早就已经有了,绝对不是被李世民设计相逼才起兵的。他在晋阳起兵过程中展现出了作为一个关陇贵族之人的谋略和远见卓识,这远不是还不到20岁的李世民能比的。

温大雅在晋阳起兵的时候正好担任的是记室参军,是此次起兵的亲历者,记述的还是比较可信的。但有一点比较令人疑惑的就是,《大唐创业起居注》是在武德年间完成的,而温大雅在太子和秦王之争中是偏向李世民的,并替李世民镇守洛阳。李世民应该不至于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更不可能不知道温大雅曾经担任的官职,何以此书会流传下来?更奇怪的是,为什么后世在记述这件事的时候都没有采纳此书的观点?

温大雅未必就没有美化李渊之言,但总体来说,单看晋阳起兵,主意应该是李渊的,李渊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直都被弱化了,而弱化他的人并不是别人,是他的次子李世民,李世民在唐初的战功不可谓不显赫,他对大唐开国的功劳不可谓不大,但将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显然对李渊是极其不公平的。

不过,开国皇帝李渊也不可能永远被弱化,毕竟即便是将其弱化的两唐书也并不是没有说明其非同寻常的地方,比如《旧唐书·李靖传》中记载李靖在成为唐将之前的一个经历,其中一句话是:"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

李靖在跟随李渊抗击突厥的过程中察觉出李渊非池中之物,早晚有一天会起兵,于是乔装成囚徒想要到江都将这件事报告给隋炀帝杨广。李渊若果真是胆小怕事之辈,李靖何必忌惮他?

再来说一下玄武门之变,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对于这次政变记载的并不详细,即便是很详细的部分也看起来似乎不妥,比如李元吉向李世民射了三箭却都没有射到李世民,且不说李元吉箭术高明,为何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屡试不中,单就带箭进入玄武门就不妥,他们从玄武门进去,是要面见唐高祖李渊的,怎么可能被允许带着兵器进入?

另一个最大的奇怪之处就是政变这样的大事,又是在玄武门中进行,其间的过程即便转瞬即逝也不可能快到李渊毫无所察,他居然全程不知道,这就很奇怪,如果皇宫中的警戒如此之松懈,恐怕李渊早就被杀了。而史书中的记载,对于这次政变,还是尉迟敬德全副武装跑到了李渊游湖的地方报告了李渊,李渊才知道了政变的事情,才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居然已经死了。

作为从隋末动乱中起兵夺取政权的李渊来说,这自然并不是正常的一种现象,因此,玄武门之变必然有被隐瞒的事情发生,而且,既然能被隐瞒,那么必然不会是小事。毕竟李世民杀死两个兄弟都敢记载下来。当然在史书中,李建成和李元吉也被黑化,其才能完全被抹除,太子李建成在李渊起兵之前就已经快三十岁,却没有任何的记载,而后续的记载也看不出他的才能,他更多的是嫉妒李世民的战功,和李世民争权,又和李渊的后宫不清不楚。这样的记载除了两人争权是真的之外(过程自然也有不妥之处),其他的几乎都不是真的。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大唐创业起居注》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我们:58 55 97 3@qq.com

版权所有 ? 2023 非洲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