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讯!制造“热搜”|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评论员 歇山


(资料图片)

网传视频“手机掉落西湖,打捞人员要求支付高额打捞费”,被证实为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的商业推广。

五一假期,许多人在去景区游玩时可能会遇到手机掉到水里的情况,而这则视频导演的“高价捞手机事件”,一时之间引发了网友热议,高居新闻热搜榜。

近年来,此类制造“热搜”事件时有发生。

随着各类新兴互联网业态的兴起,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分发方式中,具有严肃社会意义的新闻往往沉降谷底,一地鸡毛甚至虚假新闻往往高居热搜榜。

如果说“热搜”定义了社会一天的表情,那么制造“热搜”泛滥,无异于导演“社会真相”。也就是说,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面目失真的社会。

制造“热搜”,制造的是利益。

那些深谙流量密码的人们,很懂得流量的玩法。他们或是自媒体,或是商业团队,或是企业机构,甚至也有专业媒体下场。

正如“高价捞手机事件”,一个商业公司,把自己的业务通过自导自演的方式,包装为一场公共事件,引起众人关注和讨论。

在众多的流量生意中,一些企业利益、团队利益、个人利益借着导演的“真相”,直接上升为“公共利益”,将私人之事变成了众人关心之事。

很多时候,策划与新闻已经不再泾渭分明,甚至策划就是新闻本身。许多制造的“热搜”,甚至不构成虚假新闻,因为事情本身都是真实的,只是传播手段无限放大,事件的关注度远远高过了事件之意义。

制造“热搜”,至为危害后果是制造“舆论”。

舆论本是众人之意见,但也可能被各种力量利用、误导甚至劫持。

互联网时代,原本是人人掌握麦克风,人人对公众事务发言,公众舆论畅意涌动。

但在流量的生意经中,在高度技术化的传播手段中,有些人麦克风的声量更高一些。他们可以把无聊之事变成众人严肃讨论之话题,或者在争议性话题中“带节奏”“带情绪”,亦或者模糊“对错”、转移争议。

当然,一个理性社会原本观点多元,也当允许争议存在。但当私利搅动流量的浑水,是非对错往往变成了话术之争,变成了情绪之争,变成了立场之争。

也有的制造“热搜”方式,是“花钱撤热搜”,“花钱买热搜”。正如一些危机公关正是借此方式,推动新热点覆盖旧热点,转移了人们关切和热议之事。

事实上,真正值得关切和讨论的,不是关乎公众利益之事吗?但流量生意经更关心的是,谁的视频拍的溜,谁的发布时机把握得准,谁的多巴胺更充足……

许多热点事件中,事实真相被“平移”,次生舆情不断衍生,显示着舆论场的混乱。

还有一些热点事件中,专业媒体是基于流量的玩法而参与报道,专业的报道力量自废武功,妄图把控流量却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正如近日的“四川母女插队事件”,插队事实依靠各方自说自话,专业媒体忙于下场互撕,插队事件变成了“地域黑”,网上则引发骂战和网络暴力。

人们常说,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我们却都身处信息孤岛。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时时滚动的热搜,我们却越来越疑惑,这个社会正在发生什么?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我们:58 55 97 3@qq.com

版权所有 ? 2023 非洲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