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ID:分离性身份障碍。
(资料图)
2、分离性(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MPD),在某些出版物种也称之为解离性人格疾患。
3、根据DSM-IV-TR,它是指一种戏剧性的解离性障碍,在这种障碍中显示出两种或更多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中不同身份与人格交替以某种方式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4、扩展资料:分离性身份障碍的原因分离性身份障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强烈的应激,能力的分离(包括在意识中将个人的记忆,知觉和身份统一),成长过程中防御能力的习得,童年期遭受伤害后缺乏同情和抚慰以及对今后伤害性刺激的自我保护的能力缺乏等。
5、身份认同的统一并不是与生俱来,它依赖于后天各种资源和经验而发展.在遭受创伤的孩童,这种发育被阻断,许多本该组合于同一身份中的特质仍然处于孤立状态。
6、北美地区的研究显示,97%~98%分离性障碍成年病人报告童年虐待史,同时在85%的成年病人和95%的儿童,青少年分离性障碍以及其他形式相近的分离性障碍病人身上,可以验证有虐待史。
7、个体的发展有赖于儿童时期将各种复杂的信息和经验成功地整合.当儿童获得对自己和周围人统一而复杂的认识后,他们将顺利渡过那些不同的知觉和情感分离的阶段。
8、每个发育时期都产生有不同自我,同时并不是每个经受童年虐待和创伤的人都发展成多重人格.多重人格病人容易被催眠,而这一特质与分离性素质密切相联,同时它被认为是分离性障碍的患病因素之一。
9、当然,绝大多数具有这些特质的儿童还是具有正常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在成人的保护和抚慰下,不会发展成分离性身份障碍。
1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分离性身份障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